2007-03-02

《霍小玉传》校注之异议

母谓曰:“汝尝爱念‘开帘风竹动,疑是故来人’即此十郎诗也。尔终日吟想,何如一见。”玉乃低鬟微笑,细语曰:“见面不如闻名。才子岂能无貌?”生遂连起拜曰:“小娘子爱才,鄙夫重色。两好相映,才貌相兼。”母女相顾而笑,遂举酒数巡。


张友鹤注:见面不如闻名,此处似应作“闻名不如见面”。

幸亏张友鹤没有校改为先。如果改为“闻名不如见面”,就显得小玉恋才子容貌而非才智,一个花痴形象。而后半句“才子岂能无貌”,更加说明小玉重才而非貌。

可以认为在小玉心中写出如此诗句之人貌必不同凡响,甚至可以不用去见面而证实(犹如说心目中fantasy早已有之)。见面固然难得,而恰逢相亲时刻而见之,所以“见面不如闻名”可以理解为双方见面时,才子坐于对面,小玉对李生说:“虽然见到您如此帅气,可因为你的才华而了解认识你,先读过您的诗篇而后见到您,没想到您的容貌跟才华一样的优秀。”方显相亲前默契之所在。所以李生才能惊诧连起而拜,而且确认了“小娘子爱才”(李生重色)之论断。

2 条评论:

匿名 说...

顺便说一下,这个李益是真实历史人物,是中晚唐的大诗人,诗风清丽。
想不到老赵眼光如此细致犀利!
这个地方我也从第一次看的时候比较注意。不过我没留意张氏的校注,我最早高中时看的是电大中文系教材《古代文选》。
当时我就对该书的注解十分不满。“才子岂能无貌”句注的竟是:象您这样的大才子怎么能没有美貌佳人相配呢?
实际上显然是:您这样的大才子果然有我想象中的出众外貌。
对外貌的重视是真真切切的女性视角,而认为“貌”指佳人的注解显然被后世的男性视角所歪曲。
“见面不如闻名”绝对是原文无疑,没有笔误。这句话婉转微妙,所表现的情感极细腻。我以为老赵解得切。佩服老赵想得仔细!

匿名 说...

其实才子岂能无貌也反映了当年的一种普遍现象。唐朝除了才,还得要有貌。当年取士,貌也是一项指标。具体这个是那里看见的我忘了,要好好翻翻书了~